儒家对罪恶与救赎观的观点。
在《论语》,孔子先引用《尚书》所记载的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的言论,谈到「天禄」和「罪」的关联,「五美」和「四恶」的比对。在孔子「天命」与「人为」的理念中可以看出儒教在关于罪与恶的观点。
孔子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作为天子,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是他的使命。如果君王无道,人民会陷入穷困之中, 这就是罪恶。因此,他的禄位就会终止,改朝换代是必然的。孔子认为「恶」,主要是由苛政造成的。去除恶,要靠人为的努力。儒教看重罪行,鼓励人克己复礼。
儒教认为罪恶是由气质之性发出。「气质之性」是人性中恶的来源。张载主张改变「气质之性」,回到「天地之性」,他说,「气质恶者, 学即能移」, 通过学习克服追求外物的情欲,则能变化气质。从而恢复本来的善性,即「天地之性。」
基督教对罪恶与拯救观的观点
圣经记载,神创造的天地、人、动物、植物,一切都是甚好的。「恶」在宇宙起源时是不存在的。故此,世界的起源不是由善恶合成的。恶是发生在创世之后。从亚当、夏娃犯罪的事件,显明了「恶 」的起源。就是说,人犯了罪才有恶。 圣经也说,人继承始祖的原罪,犯上违背了神的诫命,知善不行,行不义之事。结果,使人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正如以弗所书4:17-18 那里写,「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
人的罪孽虽然极深,因神是一位慈爱也是公义的神,仍然存着怜悯的心,差祂圣洁无罪的独生子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被钉死在十字 架上,用他无罪的身体和血救赎、洁净了人的罪。在以弗所书1:7那里写,「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因此,赦罪不是靠人的善行、功德、吃斋修道、祭祀或放生等做法换来的,而是神白白的恩典。在罗马书的第五章如此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死就做了王,、、、 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 就如罪做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借着义做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
林宗谊牧师收集和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