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苦谛」观的观点:
佛教徒认为人生中至少有八种苦难,就是:生、老、病、死、忧悲、怨憎、别离和所求不得之苦。佛教通常講的苦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
- 二苦分为內苦与外苦:内苦是身體与生理病痛,包括感情、意志、思想等产生的矛盾心理状态。外苦是來自外界的各種災難禍殃。
- 三苦分为「苦苦、壞苦和行苦」
- 「苦苦」是指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包括生理上引起的出生、衰老、病變、死亡的痛苦与因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
- 「壞苦」是指心理上的痛苦。例如:世間上一切通過慾望得到的快樂並非真正的快樂,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得到的也会失去,因此稱為壞苦。
- 「行苦」是指 「变動的苦」,来源是因世事遷流變異、所以幸福不能長久,因而就有了行苦。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 四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
- 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五陰盛苦) 。八苦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过程之苦;第二类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这是主观愿望所不得满足之苦。最后归结为「五盛阴」。
八苦中的怨憎会苦,是指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 八苦中的「五阴盛苦」,是指色(物质)、受(感受)、想(表象、知觉)、行(意志)、识(精神的总体)。然而,「色」是指身,「受、想、行、识」是指心,所以五阴就是人的身心。人生的种种痛苦,都是由这五种要素组成的人身而来。
佛教把五阴盛定为苦中最苦的苦。人的存在本身为苦,所以,凡是有生命的个人,苦都是在所难免的。《心经》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林宗谊牧师收集和编写
Content for New Div Tag Goes Here
Content for New Div Tag Goe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