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与儒教、佛教、道教的关系
儒教也被俗称为礼教,说明“礼” 是其核心的内容,而诸礼之中,祭祀之礼又是其最重要的内容。在国家还没出现之前,中国各地便已出现了民间信仰现象。近30多年来,在得到发掘的部分新石器时代遗迹(如位于浙江省余杭县瑶山及反山的良渚文化遗址、
辽宁省喀左县红山文化遗址)中,找到了该时代的祭坛、祭祀器具,甚至神像、神庙,说明原始社会已有祭祀之礼。可以肯定,在儒家礼制出现之前,中国各地便已分布着具有本地特征的民间信仰,而对于各地百姓而言,本地神灵具有崇高的地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进入文明时代后,祭祀已被当成国家的头等大事,根据古籍及考古发现可知,当时不同爵位的诸侯、贵族,其祭祀礼器的规格及其相关仪礼,都有严格的规定,以之作为统御各地民间信仰的祭祀之礼。如果统治者没有在信仰领域建立权威,国家就不可能稳定、持久。
后世儒家的学说基础,就是根基于这一时期的祭祀体系。春秋时的“礼崩乐坏”,就是指各地诸侯在礼制上出现了僭越现象。生活在该时代的孔子,面对原有的秩序被打破的现实,他试图重新恢复礼制,所以才整理、复原了周代相关的典章制度,创设了儒家。据研究,在儒家出现之前,就有“原儒” 存在,而原儒的形象便是从事祭祀之礼的巫师。【12】可以说,儒家学说的产生,就是试图在各地民间信仰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祭祀之礼,使各地遵守此礼,以达到建立秩序、稳定国家的目的。汉代以来的中国历代王朝,在首都建立了一套由天子或中央官员执行祭祀之礼的祭祀设施及相关祭祀之仪,在地方州县也都有相应级别的祭仪及设施。对于这些祭祀及仪礼,部分学者称之为“国家宗教”,它其实是儒家学说在信仰领域的体现。这些作法,都试图在信仰领域建立起权威。总之, 作为最具本土化的儒教,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各地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规范,如果没有各地民间信仰的支撑,儒教本身就是空中楼阁。但儒教祭礼毕竟是人为的、观念的,因而其生命力也远逊于民间信仰。历史上,儒家学者哀叹祭祀之仪混乱或失传的记载比比皆是,但民间信仰从来不需官方提倡,一直根深蒂固流传至今。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寺庙及僧侣,渗透到了中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教,与其最初的形态,显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至于有了“汉传佛教” 这一专门称呼。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佛教学界很少有人做出实证、科学的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佛教的变化,其根本的方向就是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宗教便是流传于各地的民间信仰及上述的“国家宗教”。因此,佛教如要征服中国,就必须同中国各地的民间信仰打交道。我们只要翻阅一下早期的高僧传记资料,便可知道到处都充满着神异事迹,这样的神异事迹,与佛教宗旨是不相符合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迹的记载呢?我们可以作这样解释,中国人之所以相信宗教,是希望宗教能为他们带来现世的利益,期待灵异的发生。佛教想要在中国民间立足、普及,就必须遵循这样的价值观念,这样民众方有可能接受之。因此,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是一部不断适应、融合到民间信仰中去的历史。
据于君方等人的研究,我国信众最广的观音信仰,其之所以在中国广泛流传,就是采取了中国式的方式,编撰出了一系列的出生事迹及灵异的传说,这样才在中国得以传播、普及。【13】佛教的其他菩萨如地藏、文珠、普贤,也应该是遵循这一模式才在民间普及开来的。就是因为这样的逻辑,才直接导致了中国佛教形态与印度及中亚地区的佛教有着很大的差别。
道教作为本土的教团宗教,本身是受佛教刺激、启发而产生的。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中国各地遍布着方士。这些方士,原本就是散布在民间的宗教职能人士,从事着宗教信仰领域的事务,属于类似于巫师的人员,后世的道士就是由这些方士演化而来。道教系统里的许多神灵,原本就是来自于民间神灵,最著名的如关羽神、城隍神、泰山神、温元帅等等。可以说,道教的神灵系统,原本就植根于民间信仰,道教是与民间信仰最为接近的宗教。近世以来,道教中最兴盛的要属天师道,其所从事的宗教事务,其实都与民间巫师重合。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道士就是巫师中的正规部队,受过比较专门的训练。因此,道教是典型的依托于民间信仰的教团宗教。近世以来,道教的壮大,就是靠不断地从民间信仰中汲取力量。绝大部分道士,靠从事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活动获得稳定的收入。
总之,民间信仰是中国的一种宗教传统,其起源远早于佛教、道教、儒教, 其在我国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团宗教。但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儒家学说的扩大化,民间信仰领域也逐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增加了佛教、道教、儒教的因素。但不管怎样,佛教、道教、儒教都是以民间信仰为根基的,后世佛教、道教、儒教的相互接近,可理解为三者向以民间信仰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靠拢的必然表现。
资料来源:
注释:
【12】参见加地伸行《儒教とは何か》,东京中央公论社1990年版。
【13】Chun-fang Yu, 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vara,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本文转载自:《江汉论坛》2009.3)朱海滨
(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 全文完博讯www.peaceh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