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族 |
||
簡介 歷史 音樂 禮儀 慶節 婚俗 服飾 飲食 建築 習俗 宗教 | |||
黎族 | 簡介 | Top of Page |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樂東、瓊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縣,其餘散居在海南其他 市與當地民族雜居。
黎族有自已的語言,黎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由於長期與漢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現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以農業為主,也有手工業、飼養業和商業。黎族地區沿海漁業、鹽業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橡膠生產基地之一。 黎族傳統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兩種。船形屋是竹木結構建築,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構;金字形屋以樹榦作支架,竹片編╴。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獨特的魅力。現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 |
黎族 | 歷史 | Top of Page |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興壯、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著密切的關係。遠在秦漢以前,“駱越”的一支就從大陸渡海到海南島,隋代稱海南島居民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為黎族的專用名稱,約在宋代以後,一般認為“黎”為“俚”的轉化。黎族以土著海南島自居。他們在海南島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
黎族 | 音樂 | Top of Page |
黎 族 約 有 八 十 一 萬 七 千 五 百 餘 人 , 主 要居住 在 廣 東 省 南 部 海 南 黎 族 苗族 自 治 州 , 黎 族 語 言 屬 漢 藏 語 系 壯 侗 語 族 黎 語 支 , 建 國 後 , 他 們 創 造了 一 種 以 拉 丁 字 母 為 基 礎 的 黎 文 , 黎 族 人 信 仰 鬼 神 , 崇 拜 祖 先 。
黎 族 是 一 個 能 歌 善 舞 的 民 族 , 無 論 是 在 酒 席 上 和 節 日 ╴ , 還 是 在 豐 收後 , 勞 動 中 , 他 們 幾 乎 都 能 即 興 作 歌 , 且 韻 味 悠 長 , 易 於 上 口 , 這 首 樂 曲 便 以 清 新 簡 易 的 旋 律 為 人 們 歡 喜 。 |
黎族 | 禮儀 | Top of Page |
黎族 | 慶節 | Top of Page |
春節 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過春節前,家家年飯、釀年酒,舂“燈葉”(即一種年糕)。燈葉可存放一段時間,即變得很堅韌,可用利刀切片,再烤或炸,別有風味。除夕傍開始祭拜祖宗,吃年飯,喝年酒。初一都要閉門守在家中,初二才出門訪親探友,或上山打獵,或下河摸蝦,並舉行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喜慶活動,直至正月十五才告結束。 “三月三” 黎族特有節日。每年的三月三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於同胞帶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釀好的米酒、做好的糕點去看望寨內有威望的老人;年青的男子則結夥外出狩獵、打魚,姑娘們烤魚、煮飯。夜幕降臨,小夥子們跳起了傳統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對唱山歌,互訴衷情。青年男女要穿戴著美麗的民族服裝,到傳說中的娘母洞前祭拜祖先,然後共同娛樂,相看意中人。相中後,男女雙方吃一種嵌入糖心的“燈葉”糕餅。姑娘則把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係在小夥子的腰間,小夥子也會把耳鈴穿在小姑娘的耳朵上或把發釵插在姑娘的發髻上。 |
黎族 | 婚俗 | Top of Page |
“夜遊”是黎族青年男女談情的一種獨特形式,它與“隆閨”有密切的聯繫。每當夕陽西下,男青年們便穿戴整齊,跋山涉水到遠山別村的“姐妹隆閨”去,透過對歌和吹奏口弓、鼻簫來尋找情人。可以說是真正的自由戀愛。進入“姐妹隆閨”需要有一番才智,首先。男子要以歌叩門,女方若同意他進來,就回應一首歌;若不同意,就丟去一首不開門歌,男子只得另找它枝。待到男子進得門來,還不可隨便亂坐,要對唱見面歌和請坐歌才行。坐下後,男子便要開門見山地表明來意,說明是來找情侶還是來求婚的,女子回應是否已有情人。要是進入的“隆閨”╴姑娘多,不知哪個姑娘願投情,男女便要唱試情歌,願意的姑娘自然就會回應他的。接下來,那種表達愛情的對歌聲、口弓聲和鼻簫聲就會此起彼落,直到情投意合。情投意合後,男方就向女方送銀元、銅錢、針、布衫、腰簍、竹笠等等物品,作為同床過夜的禮物。往後相互邀約,夜間常來常往。這種往來關係,有的達一月半年,有的達二三年。當然,也有花謝蒂落的,那就互唱斷情分離歌。之後便互不干涉,各自尋找新的情人去。 如果一對黎家情人恩愛難斷,需締結秦晉之好時,他們便把婚事告訴自己的父母。然後,男方一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選定吉日,帶上聘禮,這其中一定要精心採摘檳榔,到女方一家去提親。檳榔要挨家挨戶的送,讓大家給予美好的祝願,因為檳榔象徵做婚姻常綠常新,預示男女雙方相親相愛,和睦美滿。黎族稱“放檳榔”或“放衣服”。 |
黎族 | 服飾 | Top of Page |
黎族所生產的棉織工藝品馳名中外。尤其是“雙面繡”最為出色,多作為上衣的裝飾,如衣側花,後背花等。黎族服飾圖案的取材,多采用平日喜聞樂見的人物紋、動物紋,植物紋以及幾何紋等。但不同地區有所側重。這些圖案的造型稚拙誇張,構思大膽巧妙,運用直線、平行線、方形、三角形等構成整齊的富有裝飾風格的花紋圖案。在色彩上,一般採用紅、黃、白等幾種,配色和諧,絢麗華美。黎族婦女的頭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銀箔,雲母片、明片或羽毛,也有綴以貝殼、穿珠、銅錢、銅鈴或流蘇等,更產生了有聲有色的特殊效果。 |
黎族 | 飲食 | Top of Page |
黎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時也吃一些雜糧。做米飯的方法一是用陶鍋或鐵鍋煮,與漢族燜飯的方法大體相同。另一種是頗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節眾筒,裝進適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烤熟,用餐時剖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飯”。若把獵獲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鹽,放進竹筒燒成香糯飯,更是異香撲鼻,是招待賓客的珍美食品。香糯米是黎族地區的特產,用香糯米燜飯有“一家香飯熟,百家聞香”的讚譽。 “雷公根”是一種黎族同胞經常食用的野菜,與河╴的小魚蝦或肉骨同煮,是極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藥用,能消炎解毒。“南殺”是黎族同胞過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殺”製作的衛生條件不易掌握,現已很少製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風味佳肴,只有在節慶或貴客登門時才能吃到,有“魚茶”和“肉茶”兩種。 食鼠也是黎族的風俗,無論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食鼠時,先把鼠投入火中燒一會,然後刮去毛,除去內臟,再烤或燒即可。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飲之酒大多是家釀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蘭米釀造的酒是遠近聞名的佳釀,常作為貴重的禮品。 黎族同胞平時都喜歡嚼檳榔,吃法是將檳榔削成瓣,用栳葉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煙絲,放入口中細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發紅,精神煥發。常吃檳榔還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視檳榔為健體長壽食品。 典型食品:竹筒飯是黎族的傳統風味食品。此外還有“祥”,是黎族風味菜,有兩種,即漢語稱為“魚茶”和“肉茶”;糯米餅。 |
黎族 | 建築 | Top of Page |
瑤族民居善於因地制宜,有“半邊樓”、“全樓”和“四合院”之分。 “半邊樓”一般為五柱三間,兩頭附建偏廈,或一頭偏廈,或一頭偏廈前伸建廂房。大門多在屋頭上層屋場偏廈間。此種建築多為紅瑤所建。 “全樓”相對“半邊樓”而稱;一般建於沿河一帶或半山較平坦的一層地基上。規模及附屬建築與“半邊樓”同。花瑤、盤瑤多居“全樓”。 “四合院”在較平坦的地面上連接修建四幢“全樓”合成的房屋,中間有一小塊方形空地庭院,故稱“四合院”。這種建築僅為沿河一帶紅瑤富裕人家所居。 |
黎族 | 習俗 | Top of Page |
平常忌諱別人當面提及自己先輩的名字;部分地區對貓禁殺忌食。 |
黎族 | 宗教 | Top of Page |
黎族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現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
黎族 | Top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