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斡爾族 |
||
簡介 歷史 音樂 禮儀 慶節 婚俗 服飾 飲食 建築 習俗 宗教 | |||
達斡爾族 | 簡介 | Top of Page |
在中國東北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生活著一個以農業為主兼事畜牧業和漁獵業的民族——達斡爾族。達斡爾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達斡爾族有自已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受清朝滿族文化影響,通用滿文。後普遍使用漢文,歌舞、體育是達斡爾人喜愛的活動。傳統的曲棍球近年發展很快。大部分信仰薩滿教,少數人信仰喇嘛教。 |
達斡爾族 | 歷史 | Top of Page |
達斡爾族是中國北方具有悠久歷史和農業文化的民族。"達斡爾"是達斡爾族固有的自稱,達斡爾,意為“耕耘者”,最早見於元末明初。我國歷史文獻中有稱達呼爾、打虎兒、達瑚╴、打虎力、達呼╴、達烏爾等不同音譯名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定名為達斡爾。研究認為達斡爾族人可能是遼契丹族的後裔。清代,達斡爾族被編入八旗,並不斷被徵調鎮守邊關,甚至被遠戍新疆,因而除東北外在新疆塔城還有數千名斡爾族人。在新疆的達斡爾族是17世紀80年代未,在清政府為平定西蒙古準噶爾部叛亂時,隨西征大軍從連雲港龍江布特哈地區進入新疆的,當時他們被編入"索倫營"參加了平叛的歷次戰役立過不朽的功勳。達斡爾族人喜愛並擅長打曲棍球,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被譽為“曲棍球之鄉”。 |
達斡爾族 | 音樂 | Top of Page |
達 斡 爾 族 有 九 萬 四 千 餘 人 , 主 要 居 住 在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 黑 龍 江 省 和 新 疆 維 吾 爾 自 治 區 塔 城 縣 , 其 中 以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最 為 集 中 , 達 斡 爾 語 屬 於 阿 爾 泰 語 系 蒙 古 語 族 ,沒 有 自 己 的 文 字 , 他 們 主 要 信 仰 薩 滿 教 和 喇 嘛 教 。『 木 庫 連 』 是 達 斡 爾 人 最 喜 愛 彈 奏 的 民 間 樂 器 , 青 年 男 女 常 以 此 傳 遞愛 情 的 信 息 , 樂 曲 在 窗 前 , 溪 旁 迴 響 , 此 起 彼 落 , 輒 至 深 夜 。 |
達斡爾族 | 禮儀 | Top of Page |
敬老、互助和好客。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份。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無論誰家宰殺牲畜,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
達斡爾族 | 慶節 | Top of Page |
主要節日是春節。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過年之前家家都要進行充分準備,殺年豬,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放上白線,意味著吃到這只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有的在一個餃子╴放上銅錢,吃到的人意味著今後不缺錢花。初一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打開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禮物有煙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達斡爾族也過中秋節,吃月餅。 達斡爾族過去以自然界為崇拜對象,每年陽曆五月,屯眾殺牛或豬祭天、地、山、川諸神。每個家庭均有一個專司祭祀的薩滿,除祈禱、祭鄂博(一種山神)外,甚至以巫術治病,屆時要殺牛、羊,同時還要奉送許多食品。如奶皮、奶油及各種糕點,如今祭祀活動已不多見。 |
達斡爾族 | 婚俗 | Top of Page |
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和掛麵。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長輩敬酒、磕頭,正式認親。老人們則贈給未來的姑爺錢、錢搭子等禮物。席筵上雙方還要互致傳統的祝詞。 在達斡爾族的婚禮中,送親人包括男儐相“花大”,女儐蘿相“活多沃”和新娘的弟輩“庫吐魯”。當送親人陪護著新娘到達男家後,新郎家要對送親貴客格外加以關照,未進門,便先敬“進門盅”,進屋後又要設“接風酒”,可謂細緻入微,唯恐慢怠禮不周,但宴席間“花大”們往往還是故意橫桃鼻子豎挑眼,“庫吐魯”們則一邊吃喝,一邊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藉以捉弄姐夫和陪客。因為達斡爾人認為,酒杯是為新郎新娘準備的量糧食的鬥,碗碟是盛糧食的籮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後男方發現少了東西,便開始搜查,搜出便罰“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親人準備打馬回程時,也伺機“偷”走幾個酒杯、碗碟,待新郎帶酒追來,才肯歸還。 |
達斡爾族 | 服飾 | Top of Page |
傳統的達斡爾族服飾,男子夏季穿白汗衫、白褲子,自製的布鞋才皮靴;冬季穿長袍,戴禮帽或黑綢瓜皮帽,腰束布帶,腳穿皮靴。女子穿女式旗袍,不束腰帶,顏色以藍色為主,腳穿白布襪,繡花鞋,冬季穿棉衣、棉褲或皮衣、皮靴。喜慶之日,女子才穿各色繡花綢緞衣服,外套坎肩,與清代滿族服裝樣式基本相同。 |
達斡爾族 | 飲食 | Top of Page |
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蕎麥麵為主。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面為主,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麵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禽肉湯上煮熟。 肉食過去曾以野生動物為多,有子、鹿、駝鹿、野豬、黃羊和飛龍、沙雞、野雞等。隨著狩獵業減少,家養的豬、牛羊、雞成為主要肉食。達斡爾族喜愛吃手把肉和片白肉。 平時,喜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 達斡爾族房前屋後常種有各種蔬菜,除了大量應時吃用外還加工成酸菜、鹹菜、幹菜,以備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將豆角和西葫蘆削成細長條,曬乾後編成股儲存。達斡爾族婦女還採集柳蒿菜、山蔥、山芹菜、黃花等野菜,煮熟食用。 飲料有鮮、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輕微味後,加牛奶和水燒煮即成。達斡爾族婦女還喜把採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為合成粉,飲用時衝入開水,拌白糖做成類似面糊的飲料飲用。味道可口。 典型食品有:?燕麥炒米、面。達斡爾族野外勞動中常用的食品;?“瓦特”和“希日格樂”。達斡爾族的兩種糕點食品,常用於節日、訂婚喜事和葬禮時招待賓客和鄉親;?“拉╴”。牛奶熬的稠粥,用稗子米或蕎麥臍子加鮮奶或酸奶熬成,拌黃油和白糖食用。食用時,需請親戚鄰里前來品嘗,以示親鄰和睦,牛畜興旺。 |
達斡爾族 | 建築 | Top of Page |
達斡爾族的村莊都具有獨特風格,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齊,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給人一種大方粗獷的印象。家家戶戶都圍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芭。院落嚴謹,馬棚和牛舍一般修築在離院較遠的地方,保持乾淨清潔。 達斡爾族的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為房架,土坯或土為╴,╴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二間房以西屋為臥室。東屋為廚房。三間或五間以中間一間為廚房,兩邊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採光。窗戶多是達斡爾族房屋的一大特點。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東、北三面建有相連的三鋪大炕,俗稱“蔓子炕”。蔓子炕保溫性能好,是達斡爾族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 達斡爾人的居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上,多由長輩居住。兒子、兒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東屋。西炕則專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鋪葦蓆或毛氈等。 |
達斡爾族 | 習俗 | Top of Page |
敬老、互助和好客。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份。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無論誰家宰殺牲畜,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祭龍王時,不準婦女觀看;漁場內不準背手走路;鼠日、火日忌開犁播種;忌砍伐祭祀樹;忌用白樺、榆木蓋房;女子不得在偶數年齡成婚;人臨終前家人不得睡覺;雙日不得入葬;外姓死者,忌從正門抬出;忌外人攜武器人族人住所;女人忌上房頂;女人忌跨男人身體;孕期內不得往灶╴看;忌外人橫臥炕上;忌用尖狀物指人。 |
達斡爾族 | 宗教 | Top of Page |
達斡爾族大部分信仰薩滿教,少數人信仰喇嘛教。達斡爾族過去以自然界為崇拜對象,每年陽曆五月,屯眾殺牛或豬祭天、地、山、川諸神。每個家庭均有一個專司祭祀的薩滿,除祈禱、祭鄂博(一種山神)外,甚至以巫術治病,屆時要殺牛、羊,同時還要奉送許多食品。如奶皮、奶油及各種糕點,如今祭祀活動已不多見。 |
達斡爾族 | Top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