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

 

 

首頁>寰宇風情>中華五十六民族

   簡介   歷史   音樂   禮儀   慶節   婚俗   服飾   飲食   建築  習俗  宗教  
 
哈薩克族    簡介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坤哈薩克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甘肅、青海等部分地區。“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哈薩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從漢語、維吾爾語、蒙古語╴吸收了許多詞彙。不少人兼通維吾爾語、漢語和蒙古語。原來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哈薩克文,1959年曾一度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哈薩克族人大部分從事畜牧業,除了少數經營農業的已經定居之外,絕大多數牧民都按季節轉移牧場,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西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 
哈薩克族    歷史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其族稱最早見於15世紀中葉,由古代烏孫人和突厥人的後裔組成、後有12世紀初西遷的部分契丹人後裔和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人的若干部落以及15世紀脫離烏孜別克汗國東遷的部分操突厥語的遊牧部落長期融合而成。哈薩克人除少數從事農業生產外,絕大多數人從事畜牧業,終年生活在美景如畫的大草原上。他們放牧、運輸、遠行,甚至是生活上都離不開馬。每個哈薩克人都以善騎駿馬為榮耀,以他們是馬上的民族為自豪。名貴的伊犁馬是他們的驕傲,2000多年前因其矯健俊美被漢武帝譽為天馬。 
哈薩克族    音樂 Top of Page

哈 薩 克 族 約 有 人 口八 十 餘 萬 , 主 要 分 佈 在 新 疆 北 部 , 青 海 西 部 等 地 區 。哈 薩 克 族 的 語 言 屬 阿 爾 泰 語 系 , 有 本 民 族 文 字。哈 薩 克 族 人 能 歌 善 舞 ,他 們 有 許 多 歌 手 和 民 間 詩 人 。 『 冬 布 拉 』 是 著 名 的 哈 薩 克 民 間 樂 器 , 快樂 的 冬 布 拉 曲 , 優 美 的 民 歌 , 生 動 地 體 現 了 哈 薩 克 人 的 性 格 和 風 俗 。
哈薩克族    禮儀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    慶節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肉孜節和那吾熱孜節。在那吾熱孜節╴家家戶戶都要用肉、大米、小麥、大麥、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庫吉”(稀粥)。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哈薩克族    婚俗 Top of Page
  哈薩克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歷中上也有過一夫多妻制,但這些現象主要存在於貴族和富戶中,哈薩克舊時的婚姻具有濃厚的買賣婚姻性質,所以以女為貴,注重門第,彩禮也因門第差別懸殊,富者贈駱駝百峰,相當於500區馬或才1000隻羊,貧窮人家,男方也要給女方送吃奶禮”“成婚禮以及衣物等等,貧窮人家有換門親的習慣,以抵消彩禮。哈薩克的婚姻制度一般是終生的,通常不允許離婚,舊時還有安明格爾的婚姻制度,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遺俗,婦女死了丈夫後,如果要求改嫁,一定要嫁給亡夫的兄弟或近親,或在本部落中為其選擇一人,若此人不同意娶她,才可以自由改嫁,通常中年婦女喪夫後,大都不再改嫁,不願改嫁的寡婦,被認為是有德行的,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社會的稱頌。 

  哈薩克人注重部落外通婚,這是哈薩克人為繁衍人口自然形成的優生制度,同一部落的人一般不得通婚,如果通婚必須在七服以上,還須徵得部落的長者同意,聯姻的兩家人還需要有七水之隔,不管是否父母所生,只要吃過同一女人的奶水,就如親兄妹,不能結婚。 
哈薩克族    服飾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主要分佈於新疆北部,是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其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草原遊牧文化特徵。傳統服飾,尤其是男子服飾的原料多取自羊、馬、駱駝等牲畜的皮毛,在式樣、類別和功用上,也都表現也便於騎乘遊牧的特點。

不隨便摘帽

  哈薩克人的帽子、頭巾頗為講究,種類、式樣很多。按照哈薩克族的傳統習俗,婦女的帽子、頭巾和披巾,在婆婆家和不熟識的異性面前絕不能隨便摘掉。無論冬夏,男女也必須戴帽,這與其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哈薩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哈薩克族的生活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傳統宗教禁忌脫帽露頂,自然也表現在哈薩克族的服飾習俗上。

男女老幼皆穿皮靴

  哈薩克族男女老幼都喜歡穿皮靴,外套套鞋。皮靴有兩種,一種是長統皮靴,靴套長至膝蓋以上,後跟較高,靴內一般套毛襪;另一種是男子狩獵時穿的靴子,有包頭,靴後跟很低,柔軟輕便。夏天的靴子靴底薄,穿起來涼爽舒適。套鞋是用軟皮製作的平底鞋,外面多用藍色或其他顏色的布縫製成各種美麗圖案。

圖案著色各有意義

  哈薩克婦女關於刺繡,刺繡方法有挑花、貼花、補花、鉤花、刺花等。衣領、袖口、衣服的前襟、下擺和帽子、套鞋、靴子及掛毯、窗簾等日常生活用品,多飾以花草紋、羊角紋、人字紋等組成的圖案。圖案的著色富有像征性,他們認為,藍色表示藍天,紅色像征太陽和太陽的光輝,白色像征真理、快樂和幸福,黃色像征智慧和苦悶,黑色像征大地和哀傷,綠色像征春天和青春。據考證,哈薩克族的刺繡藝術歷史悠久,與古代中亞遊牧民族的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是古代烏孫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哈薩克族的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男人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兩種。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頂四棱的"吐馬克",左右有兩個耳扇,後面有一個長尾扇,帽頂有四個棱,這種帽可遮風雪、避寒氣;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製作的白氈帽,帽的翻邊用黑平絨製作,這種帽既防雨又防暑。冬季,哈薩克族男於的外衣多為羊皮大氅,下穿便於騎馬的大襠皮褲;夏季喜穿一種皮面布╴、內夾駝毛的大衣(還可兼做雨衣)"庫普"。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製成。哈薩克族婦女的服飾,多姿多彩。哈薩克族婦女愛穿連衣裙,但最講究的是頭飾。未出嫁的姑娘戴"塔合亞""標爾克"等類型的帽子和"包巾""塔合亞"是下沿大、上沿小,呈圓鬥型的帽子,一般用紅色和綠色的絨布製作,用金絲絨線繡花,並用珠子鑲成各種美麗的圖案,帽頂上插一撮貓頭鷹的羽毛,象徵勇敢、堅定。當新娘時,戴一種高頂的"沙吾克烈"帽,一年後換戴花頭巾,有孩子後戴繡有"頰克"花紋的"克衣米謝克"套頭巾,老年婦女戴白色披巾。 

哈薩克族    飲食 Top of Page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時喜歡把麵粉做成包爾沙克(油果子)、烤餅、油餅、麵片、湯麵、那仁等,或將肉、酥油、牛奶、大米、麵粉調製成各種食品。 

  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馬奶子,特別喜歡馬奶子,馬奶子是用馬奶經過發酵製成的高級飲料。茶在哈薩克族的飲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磚茶,次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則稱奶茶。 

  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奶子,奶疙瘩。
哈薩克族    建築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    習俗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著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 

  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貴的客人或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腮幫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
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哈薩克族有許多禁忌,如: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飲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準跨過或踏過餐巾;忌諱別人當面讚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 

哈薩克族    宗教 Top of Page
  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西元11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但一部份人保留著薩滿教的習俗,崇拜自然、靈魂和火。 
哈薩克族     Top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