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族

 

 

首頁>寰宇風情>中華五十六民族

   簡介   歷史   音樂   禮儀   慶節   婚俗   服飾   飲食   建築  習俗  宗教  
 
俄羅斯族    簡介 Top of Page

  我國的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和蘇聯歸國華僑的後裔。十八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初,由於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先後有大批俄羅斯人遷居我國新疆北部地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華僑也攜帶其俄羅斯妻子和兒孫甚至俄羅斯親友回到新疆等地。主要散居於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烏魯木齊等地,從事手工業、運輸業、農業等。

只有未婚少女才露發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為講究,未婚姑娘和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格的區別。少女梳一條長長的辮子,並在辮子裡編上色彩鮮艷的髮帶和小玻璃球,頭髮可以露在外面。已婚婦女則先將頭髮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用頭巾或帽子把辮子裹在裡面,頭髮不能外露,尤其是在長輩面前更要注意,否則就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

喜歡戴耳環項鏈
  
  她們喜歡戴耳環、項鏈,不少老年婦女還戴十字架。

送手套是忌諱


  俄羅斯族是個非常注重禮節的民族,過去忌諱給人送手套,因為這意味著挑釁。據說古代俄羅斯人決鬥前雙方先互遞手套,這是決鬥即將開始的信號。

喜歡整潔

他們還喜歡乾淨整潔,對於容貌和服裝的整潔尤為重視。穿西服時必須打領帶或領結,襯衣下擺要扎到褲腰裡面,而不能露在外面。在各種正式場合一般都穿皮鞋不穿布鞋。婦女最好穿裙子,以示莊重。   

    俄羅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 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市等地,其餘的散居 在內蒙古和黑龍江等省區。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俄羅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仰東正教,使用俄語和俄文,也用漢、維、哈文。 

  俄羅斯族人除從事農、牧業,經營園藝,飼養家畜及養蜂等外,還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他們在生產技術及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較高的水準。 
俄羅斯族    歷史 Top of Page
  中國的俄羅斯族已有將近2 0 0 年的歷史。中國的俄羅斯族人最初是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9世紀至俄國十月革命前後,又不斷有俄羅斯人遷入新疆等地定居,那時被稱為歸化族, 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為俄羅斯族,他們的生活習俗、服飾、節慶等,基本上與俄羅斯國的俄羅斯族相同。俄羅斯人在生產技術、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較高的發展。居住在城鎮的俄羅斯族人從事各種修理業、手工業、運輸業,有的還兼營農副業。在農村的俄羅斯人大多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落,從事農牧業生產。他們善長經營園藝和養蜂。由於俄羅斯人遷來中國時間不長,一般在俄羅斯都有親戚,新中國成立後,有一些人返回俄羅斯和他們的親人團聚;也有一些人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也有他們的親戚,所以我國的俄羅斯人人數不多。 
俄羅斯族    音樂 Top of Page

  俄羅斯族約有六百多人,散居在新疆伊犁,塔城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地。俄羅斯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多信仰東正教。

   俄羅斯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人們跳起節奏強烈的俄羅斯踢踏舞,拉起三弦琴和手風琴,盡情歡樂。

俄羅斯族    禮儀 Top of Page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接人待客,講究禮節。 

  進門的客人首先要和主人互相祝賀節日,接著主人給客人遞過一個彩蛋,表示慶賀。主人和客人還可以一起玩碰雞蛋的遊式。客人入座後,主人要拿出豐盛的食品和飲料招待客人,其中有一種高30多釐米、直徑20多釐米的圓型塔式麵包,稱為“古力察”。這種麵包是由糖、油、雞蛋和牛奶等原料製成,表面涂有晶瑩的糖粒和彩色的奶油,不僅顏色悅目,而且鬆軟可口,招待客人時,一般要把它切成片後食用。 

  到俄羅斯族人家中作客或辦事,進屋要敲門,得到允許才能入內,進屋要脫帽,坐在主人讓給的位子上,不能坐床,坐床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來客不得隨便吸煙,吸煙須經主人同意。 
俄羅斯族    慶節 Top of Page
  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 
  過節前一週,不吃葷,只吃素。過節這天,每家除準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準備煮熟的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涂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 

  帕斯喀節 “帕斯喀節”也是基督教的“復活節”。“復活節”是東正教的主要節日。居住在新疆的俄羅斯族群眾主要信仰東正教。“帕斯喀節”就成了他們的主要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一樣隆重。一般是在春分後月圓的第一個星期天,即在四月上中旬。“帕斯喀節”的前一週,他們不吃葷,只吃素,也不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據說是因為這個時期耶酥還釘在十字架上的緣故。到了過節這天即可“開齋”,而且要準備非常豐富的食品,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因為這天耶酥復活了。按照習俗,這天俄羅斯族群眾要互相串門祝賀,表達他們喜悅的心情。每家除了準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以外,還要準備煮熟的彩色雞蛋,雞蛋的顏色除了白色之外,要有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看上去猶如五彩繽紛的花壇。進門的客人首先要和主人互相祝賀耶酥的復活,接著主人給眾人遞過一個彩色雞蛋,表示祝賀。拜節中,主人和客人還可以玩碰雞蛋的遊戲。節日第二天人們聚集在寬敞的地方,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巴揚”(紐扣式手風琴),彈起七弦吉它、“巴拉拉依喀”(三角琴”),婦女們唱起古老的俄羅斯民歌,小夥姑娘們跳起節奏強烈的踢踏舞,盡情歡樂,有時這種歡慶活動要進行到深夜。 
俄羅斯族    婚俗 Top of Page
  俄羅斯族視婚姻為人生最重要的經歷之一,十分重視,有許多規則人們必須遵守。首先,嚴禁近親通婚,包括姑表、姨表兄妹在內﹔與其他民族可以通婚,但基于宗教信仰障礙,與穆斯林民族通婚者較為罕見﹔婚姻大多以自由戀愛為基礎,但通常都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依照傳統,婚姻締結前,媒人說親、訂親是必要的程序。男女青年相戀一段時間之后,男方家庭便可以請媒人出面到女方家求婚。方式是托媒人送去一個撒了鹽的面包。如果姑娘不接受面包,就表示拒絕﹔如果姑娘接下面包,并親手將它切開請大家品嘗,就是同意。一旦姑娘答應了婚事,雙方家長就要共同舉行簡單的訂婚儀式,商定婚期,籌備婚娶。俄羅斯族不講究彩禮,男方家庭只准備結婚必需品即可。請客費用男女雙方自籌。但女家的陪嫁卻比較講究,十分丰盛。

  婚禮日的儀式隆重而又熱烈。婚禮先從女方家開始。屆時,前來祝賀的賓客,先入席用餐,餐畢便跳起歡快的舞蹈,以等待男方迎親隊伍的到來。男方的迎親隊伍是用紅色彩綢裝飾一新的馬車、雪橇、拖拉機和汽車組成。新郎和伴郎、親友們坐在車上,拉著手風琴,一路歡歌到女家。按照傳統習慣,女家并不立即開門,而且還派一群小朋友前來擋駕。只有當新郎向小朋友們散發紅包(開門禮)之后,才得進門。然后,雙方親友邊歌邊舞,迎新郎新娘入坐,大家略進茶點,即准備送新娘上路。臨行前新娘要跪在一件鋪在地上的皮襖上,接受父母的祝福。

  告別女方家的一對新人,還要到教堂去舉行証婚儀式。身披白色婚紗、頭戴桂冠的新娘,手棒一束鮮花,與手持蠟燭的新郎一起,站在聖像前接受神甫的詢問:結婚是否自愿?能否永遠忠誠相愛?新娘新郎作出肯定回答后,即交換表示愛情的信物──戒指。神甫進行祈禱后,新婚夫婦向聖像行跪拜禮,夫婦親吻,証婚儀式即告結束。然后迎親隊伍擁簇著新郎新娘到男方家,舉行簡單的儀式,即開始宴請親友和賓客,接著舉行舞會。之后,還要按照漢族的習俗鬧新房。婚后第三天新娘回門,娘家再次備宴款待親友。新娘再返回夫家,婚儀即告完成。

  為使婚姻穩固、長久,使婚姻締結者都能相敬相愛,白頭偕老,俄羅斯人自結婚之日起,便開始了一系列為婚姻而祝福的結婚紀念日。紀念日的取名十分別致,如綠婚、花布婚、木婚、銅婚、白鐵婚、玫瑰婚、銀婚、金婚、鑽石婚、福婚、王冠婚等。依據傳統說法,綠婚是指舉行婚禮之日。屆時,新婚夫婦須在庭院中種一顆小樹,象征期待愛情之樹開花結果。花布婚,即婚姻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夫妻要互贈花布、手帕,象征今后生活如花似錦。木婚,即結婚5周年紀念日。屆時,親友們要向夫婦贈送各種木制紀念品,象征婚姻就像幼苗長成的林木,祝愿愛情如木材一般堅韌、牢固。諸如此類,每種結婚紀念日,都有其特定的深刻內涵與寓意。俄羅斯人對銀婚、金婚、鑽石婚、王冠婚尤其重視,紀念慶典十分隆重。
俄羅斯族    服飾 Top of Page
  俄羅斯族人的服飾豐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女的穿連衣裙(俗名布拉祺)。中年人多穿漢族服裝或西服。年輕人則愛隨社會的潮流,喜歡穿時裝。 
俄羅斯族    飲食 Top of Page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在許多方面保留著早期在俄國生活的傳統習俗,同時又深受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麵包,副食多為俄式煎菜。常吃包子、餃子、各式麵條和抓飯。喜歡吃黃瓜、番茄等生菜,還常吃用青番茄、胡蘿蔔、黃瓜、圓白菜腌成的酸菜。新疆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黃油的麵包;午飯是麵包,菜;晚餐較豐盛,多是米飯、炒菜,或是抓飯、麵條等。“比羅什給”和“蘇波”是俄羅斯族人富有民族風味的佳肴,逢節慶或貴客臨門都做。“比羅什給”在俄語中是“餡餅”之意。“蘇波”在俄語中是“湯”或“湯菜”之意。俄羅斯人切土豆、胡蘿蔔多切成塊,而不切條。 

  俄羅斯族人喜愛飲酒,善於制做各種食品和飲料。著名的是烤制麵包和制做啤酒。俄羅斯人稱啤酒為“畢瓦”,自製的味甜,不象一般啤酒味苦。
俄羅斯族    建築 Top of Page
  刻楞房是俄羅斯族典型的民居,這種房主要是用木頭和手斧刻出來的,有楞有角,非常規範,非常整齊,所以人們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頭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較結實。第二步就是蓋。把粗一點的木頭放在最低層。一層一層地疊壘。第一層幹完以後,第二層就用特殊材料,第二層壓第一層。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況下不要鐵釘的,通常都用木釘,先把木頭鑽個窟窿,然後把木釘鑽進去,來回擰動,很牢固的。 

  蓋木刻楞房還有一個訣竅就是要墊苔蘚。苔蘚墊在中間,好處在不透風。這裡冬天天氣很冷,零下
30℃40℃,在這麼寒冷的情況下,有了苔蘚壓在底下,就等於好像是水泥夾在隔縫?一樣,不透風,冬天非常暖和,夏天非常涼快。第三步就是要吊柁,吊柁上面拖板,板上面和泥,泥上鋪馬糞。馬糞鋪在屋頂上,一到冬天,整個屋子非常的暖和,一點不透風。 

  比較講究的俄羅斯族人在修建木刻楞房時都總愛在房屋前面修這麼一間像走廊一樣的房屋。當地人稱這個小房屋叫門鬥,因為這個地方一到冬天非常的寒冷,這門鬥起著防風的作用。 

  木刻楞房蓋好以後,可以在外面刷清油,保護其本色,也可以根據各家各戶不同的愛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俄羅斯族    習俗 Top of Page
俄羅斯族--禁忌 
  俄羅斯族人忌諱
星期五“1 3 ”這兩個數位和日子,原因出自宗教。據《聖經》記載:耶酥曾召13門徒,傳教於猶太各地。後為猶太教當權者所仇視,被捕送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於星期五被釘死於十字架。此後,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以這兩個數位和日子為忌諱。俄羅斯人請客時從不請1 3 個客人,結婚時也要避開每月的1 3 日,家庭一般不在星期五舉行較有紀念意義的活動。 

  俄羅斯族人忌諱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象徵著不忠誠;喜歡藍色禮品,認為藍色代表著友誼。從前,俄羅斯人還忌諱專門給人送手套,認為這意味著挑釁。與俄羅斯族人初次交談,最好不要探問主人的生活細節,如年齡、工資等。尤其是對女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當面問其年齡。在公眾場合不能摳鼻孔、伸懶腰、抓癢、大聲咳嗽。交談時,不能用手指他人。 
俄羅斯族    宗教 Top of Page
  我國的俄羅斯族大多信仰東正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在新疆的伊犁、塔城、烏魯木齊,黑龍江的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都有俄羅斯族建造的教堂。 
俄羅斯族     Top of Page